綠色礦山的夢想:充填開采技術與裝備研發推廣
文章來源: 上傳時間:2017-07-20 瀏覽次數:
2008年,張澤武來到這里。當時,我國沒有自己的**充填裝備。礦區高價引進了兩臺進口充填工業泵,用于大面積三下(即地表水體下、建筑物下、鐵路下)壓煤膏體充填開采。進口的**設備,并未減少礦區領導的憂慮:設備的框架式結構,維修維護均不太方便。維修維護服務費高不說,零部件更換常需要耗上大半年甚至一年以上時間。
2010年,張澤武再次來到這里。不是拜訪舊友,而是鄭重推薦企業研發的綠色礦山充填裝備和成套開采工藝技術。
出于前面吃外國貴“螃蟹”,滋味不大好的經歷,礦區雖同意購買兩臺國產充填工業泵試試,但還是出了道難題:購買方量為一半的產品,但要與國外產品達到同樣的工作效率。
張澤武和他的研發團隊面臨了新的挑戰:飛翼股份,必須贏下這場“不對等”的PK!
在為峰峰集團量身打造充填工業泵的過程中,團隊**出“雙泵合流技術”,解決充填泵的充填量不能滿足采空區充填容積要求以及出口壓力不足等問題。
使用結果,礦區負責人十分滿意。他們感嘆:國產工業泵已經達到****水平,部分性能甚至超過進口裝備,完全可替代國外同類產品。效率一樣,價格卻不到國外產品的1/3,節約大筆設備購置費用不說,分體式結構更利于維修,消除了停機**。真是早推廣,早受惠!
截至今年5月,湖南飛翼股份有限公司的綠色充填開采成套技術與裝備,已在我國65個礦區(含金屬礦、化工礦和煤礦)得以應用與推廣。
踐行綠色礦山的成功個案,讓飛翼股份收獲了很多的“***次”:進行了湖南省較早金屬礦尾礦綜合治理,成功實現首例高海拔區金屬礦全尾砂膠結膏體充填,成立我國較早和***的省級充填裝備技術研究中心……
從湘江流域到云貴高原
在我國金屬、化工礦區,現有各類尾礦庫約12655座,其中有近40%的非正常庫。這些尾礦庫,猶如懸在人們頭頂的“堰塞湖”,一旦潰壩,極易導致周邊水質、農田污染等問題。不完全統計顯示,我國尾礦堆放量超過100億噸,每年還在以6億噸的速度遞增。
飛翼股份在金屬、化工礦區,實施充填開采升級改造、治理重金屬污染、延長礦山服務年限等方面,做出了諸多成功的示范:
2011年,***《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中,湖南省婁底錫礦山閃星銻業為七大重點治理區域之一。為治理尾砂中*劑及重金屬對地下水的污染,加大殘礦資源回收力度,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對遺留采空區進行處理,礦區采用了飛翼股份膏體泵送充填采礦工藝和設備。
通過膏體泵送充填,徹底攻治了尾砂中*劑及重金屬對地下水的污染。同時,殘礦回收率達60%,累計新增產值近14億元。尾砂充入井下,減少了地面堆放帶來的占地、尾礦庫管理、環境污染等問題,礦區社會與環境效益***。
這是湖南省歷史上首例金屬礦膏體充填應用實例,被評為湖南湘江流域治理的示范工程。
湖南譽稱“有色金屬之鄉”,上達百年的無序開采,遺留下的巨額“環境債務”,長期困擾著當地**和礦區民眾。綠色充填開采在這個百年老礦的成功推廣,如同“久旱甘霖”,是老百姓受惠的民生科技工程。
同樣的綠色礦山傳奇,在七彩云南,“有色金屬王國”的高原繼續精彩的演繹。
云南省西北部,3800多米的高海拔雪域高原、金沙江源頭的云南銅業迪慶羊拉銅礦,盡管曾進行分級尾砂膠結充填,取得了初步治理效果,但隨著礦山產量的逐年增加,采空區逐步擴大,尾礦庫容量壓力凸顯。一旦山體滑坡,極易造成采空區塌陷和尾礦庫潰壩。巨大的尾礦庫,大量含重金屬的尾砂,極大浪費了礦產資源。尤為嚴峻的是,我國比較大河流長江的源頭:金沙江及水草豐茂的三江源地區,土壤和水質面臨嚴重污染。天堂般的香格里拉,“污染的烏云”在逼近。
2011年,飛翼股份臨危受命,承接了羊拉礦區充填系統升級改造項目。他們針對羊拉銅礦的高原環境,設計了獨特工藝技術路線,配置了適宜高原環境的充填工業泵,完成了高海拔區全尾砂膠結膏體充填:充填料漿濃度提高25%,強度達到治理采空區塌陷的要求;大幅提高了尾砂處理量、礦石采出率,使礦井服務年限可延長15年以上。令人擔憂的尾礦,徹底得到治理,確保了美麗的香格里拉的生態安全。